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新提质绿色发展 醋糟再生助力“莓”好——园林“科技助农”团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来源:
风景园林学院
时间:

蓝莓因其种植效益高、市场潜力大,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蓝色引擎。产业增长的同时,土壤适配难的隐忧逐渐显现。暑假期间,“科技助农”实践团奔赴田间地头开展实地调研,在酸土困境中寻找绿色答卷。

从句容解塘村到赣榆黑林镇,再到溧水白马镇,团队走访交流300余次,用脚步履行“科技助农”的使命。调研发现,基质栽培已成为江苏地区蓝莓种植的主导方式。与传统土培不同,基质栽培选用天然泥炭、椰糠、珍珠岩等有机材料替代土壤,但是天然泥炭价格昂贵并且不可再生。为降低成本,很多农户使用硫磺粉等化学试剂调酸,造成土壤板结、养分流失,而句容地区部分农户常使用鲜醋糟配牛粪种植,但存在烧苗隐患。看来要提高蓝莓产量和品质,需要做好“土”文章,科学调节种植基质的酸度。

受到鲜醋糟种植的启发,团队结合学校所在地醋都镇江的地域优势,决定利用醋厂的固废醋糟,改良蓝莓种植基质。团队成员不断改变醋糟发酵处理的温度、时间等参数,尝试获得发酵最佳数据。借助学校产学研基地江苏中植生态农林科技集团开展蓝莓醋糟基质田间试验,不断优化最优配比,使基质更加稳定。让高湿度醋糟,经过科学处理,从土里来回到土里去,既节能环保,又完成了生态链的闭环,助推蓝莓产业高质发展。

团队立足江苏实际,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以面向市场的创新实践为导向,在科技创新中不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撰稿:黄晓潇、傅伟  审核:朱锦、熊伟  上传:梁暠)